对话均普智能:以AI“智造”构筑核心优势,抢占具身智能规模化商用先机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自动化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制造环节的新型生产方式,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能够实现多品类、小批量甚至个性化定制产品的制造。
均普智能(688306.SH)首席执行官解时来对第一财经表示,智能制造装备的持续普及为人类社会创造的价值远大于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人工智能赋能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或者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开发,能够帮助人类摆脱繁重、枯燥、危险且低附加值的工作,使人类转向更有创造性、有更高附加值的生产和研发领域。
近年来,全球市场对智能制造装备的需求快速提升。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2021年全球智能制造市场规模为887亿美元,预计2022年至2027年将以18.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7年将达到2282亿美元。
汇正财经资深研究员张轩认为,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以及精密加工设备在制造业领域的持续渗透,正是智能制造市场近年来最主要的增长点,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以及政策支持的持续助力则是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他预测,未来全球智能制造装备市场依然有较大的增长潜力,预计2025年至2030年智能制造市场年均增速仍有望保持在12%-15%左右。
智能化“软硬结合”构建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家以智能制和数字化服务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企业,均普智能通过一系列并购整合,对海外先进智能制造技术进行了吸收创新,目前在汽车动力总成装配、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汽车安全系统、驾驶辅助系统、注射笔类等医疗设备、高端消费品装配等智能制造技术和工业数字化应用软件及服务领域,成为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全球布局的智能制造装备提供商。
自2019年以来,均普智能国内业务发展加速,收入占比快速提升。“均普智能国内业务的起步恰逢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使得我们前期在海外布局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国内获得广泛应用,给公司业绩提升带来很大帮助,”解时来介绍称,“在这一时期,均普智能所做的新能源汽车项目涉及了电池、电池包、电池模组、电驱系统等诸多领域,也借机进入了一些行业头部企业的供应链。”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相关智能制造装备的参与者也在持续增多,行业整体利润水平在近几年出现明显下滑。如何持续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寻找新的增长动力,成为国内智能制造装备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大力推进项目执行标准化以及通过AI赋能开发高附加值服务,成为均普智能改善盈利能力的重要抓手,并在过去一年获得成效。2024年年报显示,均普智能汽车工业智能制造业务毛利率达到17.88%,较上年增长1.11个百分点。其中,汽车通用零部件智能制造装备业务毛利率达到19.57%。
“智能制造装备企业要提升盈利能力的关键就是聚焦,这也是均普智能推动绩效提升的工作主线,”解时来解释道,其所指的聚焦主要包括对产品工艺的聚焦和对客户的聚焦,凭借数十年的项目执行经验积累以及对工艺应用的理解,均普智能将自身所形成的12大门类工艺标准与客户和行业标准相结合,并实现项目执行和产品交付流程的标准化,“我们在产品开发系统中将所有流程都固化下来,工艺的应用、选择、规划以及后期的落地交付都能做到非常迅速。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张,同类型的产品越来越多,这种执行标准化对效率的提升也越来越明显,这也是均普智能毛利率提升背后一个很重要的逻辑。”解时来说。
工业数字化软件是公司推进项目执行标准化的重要技术载体,依靠人工智能赋能的工业数字化技术,均普智能实现了对制造装备整个运行过程数字化监控,并为客户提供了生产管理、质量追溯、物料改进、效率优化、远程协作和预见性维护等诸多高附加值的服务,为公司主动提升项目执行效率,构建企业竞争优势提供了有力支持。
汇正财经资深研究员王杰也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装领域的应用是生产模式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跃进的重要推手。其中,深度学习算法与机器人视觉技术的发展使工业机器人逐渐实现对产线的全域管理,有效减少人力成本;设备运行过程与运行环境的数字化使数字孪生模型持续完善,实现对机器设备的预测性维护,对设备故障的干预从被动响应转变为主动预防,进一步优化成本,提升效率。
在谈及具体应用案例时,解时来表示,通过导入数字孪生和虚拟调试技术,公司利用自身软件的标准化以及工艺流程的标准化优势,在物理产线搭建同期,甚至更早期进行生产工艺和设备软件的提前调试。“当产线进入真正实物交付阶段时,整套设备控制软件、工艺检测软件基本都已完成调试,这大大缩短了产品交付时间,使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多维度布局探索增长新动能
为了应对持续内卷的国内汽车智能制造行业,拓展业绩增长的增量空间,均普智能近年来一方面持续加快海外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业务的开发,同时,也在医疗健康等其他领域积极寻找突破。
解时来认为,欧洲和北美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相对国内仍处于较低水平,但电动化趋势已经明确,未来前景可观。“我们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领域做了相当多的业务,积累了可观的技术和能力,未来会更多将这些能力向欧美市场进行输出。”
他还表示,医疗器械智能制造的海外市场同样有着巨大的体量,并且均普智能在当地也形成了相当的优势。随着相关领域海外客户对于供应链本土化需求的不断提升,将给均普智能带来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我们交付的不仅仅是设计、图纸以及产品,在整个服务过程中,还会产生诸如深度的工艺沟通,规划咨询,以及智能装备的预测性维护等深度的价值供给。”解时来认为,对于海外客户而言,均普智能的高附加值服务有着较强的粘性,未来三到五年可能出现的全球工业供应链重塑将给该公司带来非常大的发展机遇。
除了现有智能制造业务的拓展之外,均普智能在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领域的研发持续加码,并视其为推动未来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之一。
均普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兴宥表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一定会在未来崛起,因此均普智能在2023年初就开始部署人形机器人的研究,并陆续获得突破,我们的第三代人形机器人预计将在今年问世。”
对于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前景,周兴宥十分看好,“人形机器人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不仅在工业领域,在服务业以及更多的生活场景中,都将出现其身影,潜在市场规模将远超目前的汽车市场。”
不过他也表示,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成熟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目前能够用于人工智能训练的立体空间数据依然相当有限,导致人工智能对三维空间和四维空间的感知和理解依然较为局限”。周兴宥认为,具身智能作为人形机器人发展过程中的过渡形态,已展现出在特定工业场景下的泛化能力,其大规模商业化落地有很强的可行性,“当前均普智能会更多聚焦智能制造场景,去开发一些具身智能产品,这是我们的主要战略,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针对当前国内热度持续升温的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市场,周兴宥认为,均普智能有着更为独特的多重资源优势。“机器人产业和汽车产业拥有相同的底层逻辑,从汽车零部件产业向机器人零部件产业迁移的难度较小,对于长期从事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的均普智能而言,这是我们发展具身智能的重要优势之一。”他还表示,背靠均胜集团巨大的全球产能,均普智能的机器人将拥有足够的训练数据和训练场地,“这是一般初创的机器人公司所没有的机会和资源,也是均普智作出进军机器人领域这一战略布局的重要前提,也是未来公司增长的一大驱动力。”
标签:
评论列表
对话均普智能:以AI“智造”构筑核心优势,抢占具身智能规模化商用先机...
2025-05-22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自动化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制造环节的新型生产方式,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能够实现多品类...
2025-05-22对话均普智能:以AI“智造”构筑核心优势,抢占具身智能规模化商用先机...
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