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疑云引发监管风波 *ST合泰遭立案调查,投资者维权通道开启...
记者 李山
2025年4月29日,深陷退市风险警示的*ST合泰(002217.SZ)突发公告,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一纸监管落下,不仅揭开了公司会计差错更正的财务疑云,更将这家曾被寄予“重整转型”厚望的上市公司推向了风口浪尖。
会计差错暴露财务“硬伤”
*ST合泰的危机始于一场“迟到”的财务修正。根据公司4月29日发布的会计差错更正公告,2023年财报中多项核心财务数据被大幅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调减7339万元,未分配利润累计减少6.75亿元,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调整达7539万元,而长期应付款则激增10.72亿元。这一系列调整幅度远超正常会计处理范畴,暴露出公司在减值测试、财务核算等环节存在重大缺陷。
更值得警惕的是,修正后的财务数据直接导致2023年净利润缩水近10万元,并引发连锁反应——2024年归母净利润虽表面扭亏,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仍巨亏23.01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大跌71.35%,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恶化。监管层此次立案调查直指信息披露违规,市场普遍质疑其背后或存在关联交易不透明、财务数据粉饰等更深层问题。
重整光环褪色转型困局难破
尽管*ST合泰通过司法重整剥离了触控显示等亏损业务,并聚焦电子纸、算力等新兴领域,但转型成效远未达预期。2024年电子纸业务收入仅9.29亿元,毛利率19.5%,远不足以支撑整体业绩;新开拓的算力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研发费用更从2023年的3.3亿元骤降至4728万元,技术竞争力存疑。
更显蹊跷的是,公司在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5779万元的窘境下,仍将4.1亿元债务重整资金投向年化收益率不足3%的银行理财,而同期管理费用占比近50%,毛利率低至-39.01%。尽管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8.63%,但扣非净利润仅40.93万元,政府补助占利润总额近半,可持续性备受质疑。
6.5万投资者维权在即索赔窗口紧急开启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ST合泰仍有股东6.5万户,这些投资者正面临退市风险与索赔维权的双重考验。法律界人士指出,在2025年4月29日前买入且当日收盘仍持有的受损投资者,均可依法主张赔偿,具体包括投资差额、佣金及印花税损失。
目前,“投资快报”公众号已开通维权预登记通道,投资者需准备身份证、股东账户卡、交易对账单等材料。尽管索赔周期可能长达1-2年,但专业人士强调,即便公司进入退市程序,投资者仍可通过诉讼维护权益。
*ST合泰的案例再次敲响警钟:披着“重整概念”外衣的上市公司,若缺乏实质业务支撑,终将难逃监管与市场的双重审视。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唯有提高风险意识、善用法律武器,方能在资本市场的波澜中守住底线。
(关注“投资快报”公众号,点击菜单栏“股民索赔”即刻登记维权)
文档于: 2025-05-07 16:18 修改
标签:
评论列表
财务造假疑云引发监管风波 *ST合泰遭立案调查,投资者维权通道开启...
记者 李山 2025年4月29日,深陷退市风险警示的*ST合泰(002217.SZ)突发公告,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一纸监管落下,不仅揭开了公司会计差错更正的财务疑云,更将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