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在发声|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截至一季度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增长7.41%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国务院新闻办5月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情况。
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丛林在发布会上介绍,将抓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贯彻落实,从监管引导、政策激励、机制推动、制度保障等各个方面持续发力,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精准施策。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会与有关各方一起凝聚合力,共同推动金融业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可持续的金融服务。
优先走访对接外贸企业融资
在科技创新、外贸出口、促消费、扩内需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民营企业都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民营经济促进法就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科技创新和国家重大战略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丛林在5月8日发布会上 图片来源:国新办网站
金融机构在这些方面如何提供支持,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哪些政策和举措?
丛林介绍,对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民营企业,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把发力点放在“一业一策”上,立足行业产业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专业性的金融服务。
在近年来民营企业表现亮眼的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着力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
首先是促进投融资结合。正在开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股权投资试点,支持投资科技创新企业,目前已经设立了74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另外,在18个试点城市落地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支持科技企业畅通资本循环。
其次是创新增信方式。推动建设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优化知识产权的登记、评估、处置、补偿等相关政策,助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财政部门联合出台了支持科技创新担保计划,为科技型、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专项担保。到今年一季度末,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0%。
第三是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面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开展两项保险补偿试点,目前已经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万亿元。
在以中小微民营企业为主的外贸、消费领域,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首先是在小微融资协调机制中单列了外贸板块,全面梳理外贸企业清单,优先走访对接融资。
另外,以短期出口信用险来支持出口贸易,今年一季度承保金额已经超过2400亿美元,一些对外贸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的产业,像电子信息、现代化工、整车工程机械等领域,承保金额大幅度上升。
此外,创新“跨境电商保”模式,支持外贸新业态,指导保险公司开发专属的保证险产品,为跨境电商的境内采购提供信用保障。加大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领域的信贷投放,支持消费服务业的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在鼓励民间投资方面,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就融资对接建立了专门的工作机制,形成了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清单,并向银行推送,指导银行自主对接融资服务。
民营企业贷款投放稳步增长
民营企业融资是社会各界比较关心的热点,民营经济促进法在“投融资促进”一章对此作了多项规定。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哪些贯彻落实的措施?
丛林介绍,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引导督促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提升服务水平。
第一,不断优化信贷供给政策。对民营企业中占绝大多数的小微企业,制定了一系列差异化的监管政策,比如在资本监管方面,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资本权重给予了八五折到七五折优惠。在不良容忍方面,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放宽至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以此提高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在解决基层人员“不敢贷”问题方面,出台了普惠信贷授信尽职免责制度。同时,每年督促银行制定民营企业服务的目标任务,确保信贷投放力度。
她介绍,民营企业贷款投放一直在稳步增长,近五年的年平均增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出1.1个百分点。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6.07万亿元,同比增长7.41%,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还出台了无还本续贷政策,为企业降低资金周转成本。截至一季度末,续贷余额达到7.4万亿元,同比增长35.7%。
第二,引导创新保险产品服务体系。针对民营企业避灾挽损、用人用工、技术研发等方面的需求,开发特色保险产品,优化服务。例如,在高技术领域,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分散机制、网络安全保险、无人机保险等试点。对民营企业用工较为集中的新市民和灵活就业群体,聚焦其特定职业风险,以普惠保险产品增强保障力度。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民营企业占多数,引导保险行业推出了专属的保险条款和费率,并搭建“车险好投保”平台,实现“愿保尽保、凡投必保”。
第三,协同创建信息对接共享机制。在线下,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一起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动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已经通过这个机制向小微主体新发放贷款12.6万亿元,平均利率3.66%。在线上,推动多地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和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和银行少跑路”,以数据信息支持银行发放信用贷款。截至一季度末,民营企业信用贷款余额18.1万亿元,同比增长15.4%。
第四,强化融资担保的风险分担功能。会同财政部门推动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将服务小微企业作为主要的政策效益指标,这一类业务的担保费率不超过1%,远低于商业担保水平。截至一季度末,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直保余额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
文档于: 2025-05-08 15:09 修改
标签:
评论列表
政在发声|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截至一季度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增长7.41%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国务院新闻办5月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情况。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