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财经网

环球财经网

政在发声|定位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26处“平等”护航民企

21财经 5423

政在发声|定位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26处“平等”护航民企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 5月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情况。

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民营经济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

“民营经济促进法强调坚持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依法保障民营经济组织与其他各类经济组织、各类市场主体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瑞贺说。

在整个法律条文中,关于“平等”“公平”“同等”的表述总共有26处,将平等原则贯穿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政在发声|定位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26处“平等”护航民企 国新办5月8日新闻发布会 图片来源:国新办网站

当前,受外部环境、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内外多重因素交织影响,民营经济在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获取投融资支持和服务保障以及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司法部副部长王振江指出,民营经济促进法中的许多条文都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看着笔墨不是特别多,但是含金量很大,真正落到实处,意义将是非凡的。

积极回应民营企业关切

坚持民营经济平等地位,才能进一步坚定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信心。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指出,民营经济促进法积极回应民营企业关切,作出针对性制度安排。比如,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方面,法律规定,国家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保障“非禁即入”。

比如,平等使用生产要素方面,法律规定,国家保障民营经济组织依法平等使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数据、土地等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做到“一视同仁”。

比如,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方面,法律规定,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经营自主权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强调“不得侵犯”。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指出,民营经济促进法确立的地位平等原则,体现在市场地位平等、法律地位平等、社会地位平等等方面。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发布了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单进一步缩短;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集中整治半年后转为常态化推进;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公平参与招标投标。

今年1—4月,民营企业中标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1亿元以下的项目,民营企业中标项目数量占比超过80%。

刘俊海认为,民营经济促进法在维护自由公平竞争秩序方面大有可为。

“既要打击各种不公平竞争行为,尤其是部分中小企业实施的假冒伪劣、虚假广告、误导宣传、商业欺诈和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更要制裁大型垄断企业滥用垄断优势的不正当垄断行为,包括缔结企业垄断协议、滥用企业市场支配地位以及排除、限制竞争的企业集中。”刘俊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

坚持依法保护合法权益,才能解决民营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民营经济促进法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合法权益保护,依法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王瑞贺说。

司法部副部长王振江指出,在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过程中,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上述决策部署,针对反映强烈的一些地方和部门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以及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等种种执法乱象,民营经济促进法作了明确规定: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处理机制、涉企行政执法诉求沟通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今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扎实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赵鹏认为,趋利性执法存在多重成因,对其治理也需要贯彻系统思维。一方面,从公共财政制度入手,消除趋利性执法的经济动因。另一方面,加强对执法行为本身的法律约束。

王振江指出,司法部将以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要求为切入点,着力建立完善涉企行政执法监督长效机制。抓紧研究起草行政执法监督条例。

赵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要推动行政执法监督的全方位、全流程、常态化、长效化。同时,行政执法监督与解决个案争议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在功能上要有适当的区分,重点通过执法监督解决执法领域存在的系统性、结构性问题。

此外,赵鹏认为,还要全方位健全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加强对大额罚没决定的程序规范,完善跨区域执法的管辖规则。

配套制度机制加快推进

坚持更好拓展发展空间,才能提高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

郑备指出,民营经济促进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一方面,注重鼓励支持。比如,设置“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等专章,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投资、创业,鼓励在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积极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注重引导规范。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守法善经营,加强风险防范,履行社会责任,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我们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正在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已经在核电、铁路等领域推出一批重大项目,目前有的核电项目民间资本参股比例已经达到20%,工业设备更新、回收循环利用领域支持民营企业的资金占比超过80%。”郑备说。

复星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集团首席执行官方建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更多是环保、水务等规模偏小的项目,能源、铁路等大项目参与得少。

“今年我们将在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推出总投资规模约3万亿元的优质项目。”郑备说。

方建宏表示,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拓宽了民营企业投资范围,提振了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信心。

据介绍,一批民营经济促进法配套制度机制正在加快推进,涉及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方面。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丛林表示,对民营企业中占绝大多数的小微企业,金融监管总局制定了一系列差异化的监管政策,比如在资本监管方面,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资本权重给予了八五折到七五折优惠。在不良容忍方面,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放宽至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以此提高银行放贷的积极性。

据介绍,民营企业贷款投放一直在稳步增长,近五年的年平均增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出1.1个百分点。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6.07万亿元,同比增长7.41%,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金融监管总局还出台了无还本续贷政策,为企业降低资金周转成本。截至一季度末,续贷余额达到7.4万亿元,同比增长35.7%。

“民营经济促进法全文贯穿了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的原则,不仅在总则,而且在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法律责任等章节中,都予以了充分体现。”郑备说。

文档于: 2025-05-08 17:53 修改

标签:

发布评论 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评论列表

2025-05-08

政在发声|定位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26处“平等”护航民企 ...

2025-05-0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 5月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情况。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