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财经网

大美喀什:丝路明珠焕新彩

梁信 171

大美喀什:丝路明珠焕新彩

“也许你已经走过了很多地方,甚至走遍了世界,但你还是应该到喀什去转转。品尝一下叶尔羌河的烤鱼,巴楚的羊肉和喀什的梅、杏子、无花果。走累了,在水渠边的树荫下坐下来,打个盹。你会做一个与别处完全不同的梦。”

在著名诗人、散文家周涛的笔下,喀什的美是如此独具一格:它静静地坐落在天山南麓,上下千年,风烟万里,与时俱进而又风貌独具……

如今,这座曾经的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文旅融合中重焕光彩,更以产业兴旺为各族人民铺就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诉说着新时代的丝路故事。

大美喀什:丝路明珠焕新彩

图为喀什古城景区。本报记者 梁信 摄

古城文旅“破圈”

‌游走在喀什古城,人们很容易想起“生命力”这个词。

这里的建筑是斑斓的:高台民居土黄色的高墙与彩色的雕花门窗撞色辉映,茂盛的爬墙虎趁着人们不留神便攀满了半个墙面。游人喜欢往一个个民居里探头探脑看个究竟,不仅是出于对门后当地居民生活的好奇,还有对这些色彩丰富、形状各异、工艺精细的木门窗棂的惊叹和赞美。喀什古城气质中的古老与梦幻,大半藏在了这些被原样保留下来的古城建筑肌理之中。

这里的表达是鲜活的:“葡萄干爷爷的爷爷”果粒硕大、色彩缤纷地码放在筐子里,游客们打开手机导航四处寻找“爷爷的爷爷的爸爸的馕”,一家名字繁琐得可爱的馕店。深入迷宫式的街道,忽然一个转弯,就看到浪漫巷口站满了穿着民族特色衣服旅拍的情侣。相传百年前浪漫巷曾有五条水渠流经,许多年轻情侣在此相识、相知、相恋。虽已沧海桑田,但这里的故事却没有结束。人们将这里的高低连接处修建成四个平台和28个台阶,有决心一起走完28个台阶的情侣,也象征着一起迈上人生的新台阶。就连每家商铺门口铺的那张色彩明艳的地毯和码放整齐的装饰堆头,也像是一句句热情而无言的“欢迎光临”,吸引着人们的眼光在巴扎里流连忘返。

这里的传统文化氛围是浓厚的:“喀什”的原意为“玉的集市”,古城里随处所见琳琅满目的玉石店铺,比在其他旅游景区显得更理所当然;而顺着宽坦的大路行走,不期然就与拥有精美造型、秀丽纹饰的英吉沙小刀,或者是从平凡泥土中捏塑诞生的土陶瓶,又或者是闪耀着金属光泽的铜制杯碟、花纹古朴繁复的木雕在转角邂逅。古城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是不令人失望,如今幻化为一件件精美的旅游文创产品,跟随着游客踏上归家的路途。

下午时分,暑气正高,茶馆就成为了不少人歇脚和避日头的选择。喀什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茶馆最初是作为往来商队休憩的驿站、信息交流的中心在用。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馆已经逐渐融入了本地人的日常生活,成为喀什文化的一部分。在高台民居的高崖土陶老茶馆,一楼有两位穿着民族服饰的乐手演奏弹拨尔和手鼓,用快乐的节奏和动感吸引外地游客和年轻人围看拍照。登上二楼,多彩的艾德莱斯绸飘飞出楼外招呼来往的客人,茶馆内设有很多炕位,炕上还铺着橙红色的豪华挂毯,茶客们可以盘腿围坐于土炕上,点上一壶茶和一些点心,享受悠闲的下午茶时光。

近年来,喀什古城强势“破圈”,以非遗活化、业态创新和科技赋能为引擎,实现了从“丝路活化石”到“现象级文旅IP”的华丽转身。这背后,其实离不开广东援疆力量的努力:从广州至喀什的直飞航线、援疆旅游专列顺利开通,把广东地区的英歌舞非遗文化引入古城,为古城每日的开城仪式组建常态化的演艺团队,点点滴滴都体现了粤喀两地正以多维的形态进行着文化交流,共同激活这座千年古城的无限生命力。

大美喀什:丝路明珠焕新彩

图为高台民居的高崖土陶老茶馆。本报记者 梁信 摄

大美喀什:丝路明珠焕新彩

图为民族乐器村手工坊里的手作乐器。本报记者 梁信 摄

琴弦上的幸福密码

在距离喀什市区十公里的疏附县吾库萨克镇,有一个“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下称“乐器村”),这个乐器村也是广东援疆的一个项目,具体由广州对口负责援建。民族乐器手工制作技艺在这个村里世代流传,这里的手作乐器以选材精细、工艺精湛、音韵婉转悠扬而闻名遐迩。早在150多年前,他们就开始家庭作坊式制作乐器。

在喀什,“慢”似乎成为了当地人的一种生活哲学。匠人们需要循着桑木和毛皮与生俱来的灵性,挑选与乐音最为契合的魂魄,经过反复的摩挲和雕琢,然后从打磨到上漆,再到千百次的校准调音,在日升月落间完成一种“慢”艺术。通常制作一把常规的都塔尔乐器,从选料到最终完成,大概需要八天的时间。

在广东援疆的支持下,这些分散在家庭作坊中的手工艺人们得以在乐器村新建的手工作坊里一起工作,互相切磋。这里不仅为匠人们提供了一个免费制作乐器的专门场地,而且他们制好的成品还能直接摆在工坊里展示,供来乐器村游玩的旅客选购。

玉苏甫江·居麦是这个村里的一位农民,他从八岁开始学做乐器。现在,他的家中有六亩地种植小麦,忙时他会回家农耕,闲时就做做乐器。玉苏甫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他在家里做乐器时来购买的人比较少,而到了乐器村的工作坊后,由于这里的游客很多,他的手工乐器就更卖得上价钱。他说这个月已经卖出了三四把琴,这些琴通常按照种类和大小,价格从1000元至1800元不等。乐器村的改造实实在在地惠及了当地老百姓。

而除了工作坊之外,广东援疆还持续投入资金为乐器村修建了民族乐器博物馆等展馆,并启动了乐器村的整体提质扩容项目,不仅提升了原有基础设施并升级外立面,还增加了民宿街、美食街、乡村风情文化街三个街区,打造了阿凡提主题雕塑、景观亭等特色网红打卡点。该镇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改造后的园区,可以全方位满足旅客们对吃、购、游、娱等的需求;而游客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又能促进村民凭借自己的手艺在‘家门口’就业,以此提高收入,本地村民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在喀什的疏附县吾库萨克镇的乐器村,我们却找回了“慢”生活的价值,也同时看到了传统与现代元素,这种传统文化遗产和民俗艺术,丰富了当地旅游的内容。

大美喀什:丝路明珠焕新彩

图为村民吐尔洪江家的庭院。本报记者 梁信 摄

粤新情深

在这趟喀什之旅中,记者还走访了疏附县的一位村民吐尔洪江·苏力坦的家。他从事民族乐器制作已有40余年,成立了一家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今,在广东援疆队的扶持下,他的手工乐器的制作和展销区从40平米扩建到200平米,而且自家的庭院、果园、羊圈等也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还设立了农家书屋。

翠绿的葡萄叶层层叠叠,为这座崭新的院子洒下了一片干燥的清凉。艾德莱斯绸的桌布铺满了长桌,桌面摆上了新鲜切好的西瓜和甜瓜,硕大的玻璃盆上还有新烤出来的馕饼和馓子,还有一束插得像花一样的冰糖。原来简单的家现已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方极具民族风情的小小“文旅综合体”天地。

吐尔洪江表示,自己如今除了制作乐器有收入之外,还多了“农家乐”的收入,成为了村里收入较高的群体。他说,每年入夏后的五六月份,就会有很多游客到他的家里来,品尝本地的烤全羊、烤包子等特色菜,也欣赏本地的民族乐器表演。

据悉,吐尔洪江他们家在接待旅游团的时候,会通过向邻居采购馕或者酸奶等食物,以及邀请民族乐手来表演弹唱等形式,来带动周围村民的就业和增收。如今在其他村里,还有越来越多像吐尔洪江这样的“致富带头人”陆续涌现。可以想见,未来也将有越来越多的本地农民搭上文旅发展的东风,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阔步向前。

标签:

  • 评论列表

  • 大美喀什:丝路明珠焕新彩...

    2025-05-24
    • “也许你已经走过了很多地方,甚至走遍了世界,但你还是应该到喀什去转转。品尝一下叶尔羌河的烤鱼,巴楚的羊肉和喀什的新梅、杏子、无花果。走累了,在水渠边的树荫下坐下来,打个盹。...

      2025-05-24
    • 大美喀什:丝路明珠焕新彩...

      2025-05-24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