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周报|大宗商品多数板块下跌,黄金期货表现强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翁榕涛实习生张欣广州报道
周内(5月6日至5月9日),大宗商品期货收跌为主,集运欧线、碳酸锂延续领跌,能源板块燃油、原油小幅上涨。
就国内期货市场具体来看,能源化工板块,燃油周上涨1.24%、原油上涨0.28%,碳酸锂下跌4.46%;黑色系板块,铁矿石周下跌1.07%、焦煤下跌5.70%;基本金属板块,沪镍周下跌0.22%、沪锌下跌1.11%、沪铜上涨0.30%;农产品板块,棕榈油周下跌3.22%、豆粕下跌0.92%、生猪上涨0.11%。航运板块,集运欧线周下跌5.93%。
交易行情热点
热点一:地缘扰动与供需博弈下,机构对原油后期走势分歧凸显
国内释放降息降准的宽松货币政策,中东地区地缘局势紧张,美英达成贸易协议等多重因素推动国际油价反弹。布伦特原油本周上涨3.95%,收63.88美元/桶;美原油上涨3.77%,收60.58美元/桶。
供应层面,目前OPEC+产量政策偏放松,尽管四月份产量释放不及预期,但沙特加速增产的态度未发生变化,特朗普访问沙特或进一步确保OPEC宽松的产量政策。供应端除了美国页岩油在减产,OPEC+成员均倾向增产。目前供应端的主要风险在于欧盟威胁俄罗斯若不接受30天停火协议将采取严厉制裁,或影响俄油供应。
需求层面,EIA表需显示柴油需求有所下滑,但出行需求有韧性。美英贸易协议引发市场乐观预期,但周末若中美谈崩,情绪可能反转。总体上,贸易战仍然是影响市场预期的最重要因素。美国原油油品总库存仍然回落,累库仍不及预期。
消息面,原油三大机构不同程度下调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期。EIA预计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将同比增加90万桶日,2026年增加100万桶日,较3月报中的预期低40万桶日和10万桶日。IEA将2025年需求增速下调近30%。OPEC仅将原油需求增速下调15万桶日,OPEC作为产油国组织,对需求端偏乐观,参考价值有限。
市场机构对于原油后续走势出现了一定分歧。
混沌天成期货持悲观态度,其在研报指出,“目前原油仍然在大的空头叙事之下,关税和美国消费者信心下滑利空全球经济,同时OPEC+成员产量态度偏松,预计中美难以达成贸易协议,而特朗普访问沙特或进一步确保OPEC+宽松的产量政策,油价因为贸易缓和预期反弹后,或因关税的实际冲击显现重回跌势。但短期欧盟对俄罗斯的潜在制裁存在不确定性,需观察其是否会对供应产生重大影响。”
宏源期货詹建平相对乐观,认为短期仍然以反弹修复看待油价。原因一,是沙特对OPEC+内部的施压开始生效,周中哈萨克斯坦改口称将考虑履行减产义务,OPEC+进一步加速增产的必要性或减弱;原因二,关税谈判开始取得进展,英美达成初步框架协议,中美也将于近期就关税进行正式接触,虽然关税谈判存在反复的可能,但短期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已较小,市场的风险偏好处于改善的过程中。
但詹建平指出,油价目前仍然需要关注美伊和谈带来的风险,若特朗普政府愿意为降低油价继续作出让步,则油价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
宝城期货陈栋表示,虽然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和物价指数出现改善迹象,引发美联储全年降息次数增加,不过远水难解近渴,6月美债危机逐渐迫近,“灰犀牛”效应凸显或诱发宏观新一轮负面冲击。同时OPEC+产油国加快增产节奏,叠加原油需求预期偏弱。预计后市国内外原油期货价格继续反弹面临较大阻力。
热点二:沪铜修复持续,后续空间还有多少?
沪铜自美国所谓“对等关税”实施后,呈现出修复趋势,价格逼近“对等关税”实施前。沪铜主力合约本周先涨后跌,本周累计上涨0.3%,收77450元/吨。
宏观面上,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具备韧性,美联储5月议息会议大概率保持利率不变。同时贸易摩擦出现重大转折,进入了“边打边谈”的新阶段,但短期达成协议的概率不大。
需求方面,国内下游开工临近淡旺季交替节点,消费支撑或有转弱的可能,加之铜价当前位置仍较为坚挺,下游采买意愿有所下降。库存方面,目前仍保持去库态势,但整体降库速率逐步放缓。
供给方面,原料供应问题偏紧张,但由于国内铜精矿港口库存情况仍充足,加之冶炼厂前期备库情况较好,目前暂未有冶炼厂因原料供给问题而减产,故精炼铜整体供给量仍将保持小幅增长。
多机构认为铜价后期上行空间有限,或维持震荡格局。
瑞达期货研究院王福辉认为,沪铜基本面或处于供给相对充足、需求增速略有放缓的阶段,后续仍然持偏震荡格局。
中国国际期货研究院欧阳玉萍表示,在美国滞涨预期与关税贸易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沪铜上行空间不宜高估,预计沪铜5月以高位回调行情为主。
恒银期货研报指出沪铜正处于宏观博弈与基本面拉锯的关键窗口。短期关税缓和与政策宽松提供支撑,但美联储“鹰派”立场与需求季节性转弱形成压制。投资者需紧盯谈判进展与库存变化,灵活应对多空转换。
研报同时强调后续有以下几个关键观测点需要留意,“一是5月中美高层会谈:若美方实质性下调关税,铜价或突破震荡区间;二是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关注点阵图对降息路径的修正;三是国内库存拐点:若去库停滞且升水回落,警惕回调风险。”
行业政策要闻
要闻一:物价指数、进出口数据公布,表现超市场预期
海关总署消息,2025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2.4%。其中,出口8.39万亿元,增长7.5%;进口5.75万亿元,下降4.2%。4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84万亿元,增长5.6%。其中,出口2.27万亿元,增长9.3%;进口1.57万亿元,增长0.8%。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认为这一表现超出市场预期,他认为4月进出口数据表现亮眼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对美出口4月同比为-21.0%,虽然增速大幅下降,但仍好于预期;二是对东盟、印度、非洲、拉美4月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20.8%、21.7%、25.3%、17.3%,有效起到了对冲作用。”
但郭磊也强调对于关税的影响,仍需保持警惕,关税对于出口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一则从2018年经验来看,4月500亿关税清单公布,其中340亿美元落地实施是7月6日;9月美国再次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9月24日落地实施;而出口增速至10月仍比较高,首次转负出现在12月;二则4月PMI的出口订单环比下行4.3个点,其中纺服、化工、中游装备制造订单降幅较大,从订单到交货存在一个传递过程。”
而本周公布的物价指数,仍然延续弱势,CPI、PPI数据同比仍处于负增长。国家统计局消息,4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1%,环比上涨0.1%;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4%。
华泰宏观研报指出,4月CPI同比持平于3月的-0.1%,主要受汽油价格下行的影响,整体交通通信分项对CPI同比的拖累达0.5个百分点,食品价格的同比降幅则明显收窄。而剔除食品及能源价格后、与内需更为相关的核心CPI同比持平于3月的0.5%,表现较为平稳。
4月PPI同比降幅走阔仍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撤拖累,煤炭需求季节性回落、新能源发电的替代效应等均对PPI形成压制。行业分化态势整体延续——耐用消费品价格对PPI的拖累仍深,但部分行业供给偏紧推动价格降幅收窄、高技术产业对PPI拉动亦较为明显。
展望后市,郭磊认为随着5-7月PPI基数继续抬高,叠加关税带给部分外需型行业产能利用率压力,PPI同比降幅仍有较大概率继续扩大。“一个预示是4月PMI购进价格指数和产出价格指数环比均有较大幅度下行。这意味着在8月之前,名义增长压力可能会阶段性上升,并将对企业盈利、税收形成传递。我们估计这一时段仍将是逆周期政策积极加码的时段,上周出台的金融条线的一揽子政策不是全部。”
要闻二:“增量”货币政策如期而至
5月7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旨在稳定市场预期,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预计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即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目前的1.5%调降至1.4%,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这是继2024年9月27日央行宣布降息降准以来,两个货币政策‘大招’再次同时出手,表明今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始在稳增长方向全面发力。”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在当前时点宣布降息降准,能够有效激发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扩投资促消费,提振市场信心,是当前对冲外部波动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降准既向市场释放长期流动性,又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推动金融机构保持息差基本稳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同时,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降为零,引导这两类机构直接面向汽车消费、设备更新投资领域加大金融支持。
长城证券蒋飞表示,政策利率下调,将会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从而刺激居民部门的需求。“当前实际利率较高,LPR降息有助于降低居民实际房贷利率,对居民购房需求的提振有一定帮助。刺激市场购房需求,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前还款现象将减少,银行压力缓解。对于消费投资而言,降息可能会促使部分资金从储蓄转向消费,提高杠杆。”
降准降息组合将降低政府融资成本,配合财政政策进一步发力,虽然今年政府债发行速度较快,融资成本降低将扩大财政支出空间,后续财政政策或继续加码。同时降息所产生的货币压力减轻,对冲美国谈判带来的货币升值预期,资本外流压力较小。
长城证券蒋飞认为,从长周期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房地产行业调整、人口调整及债务化解周期,逐渐显露出包括地方债务风险、居民消费升级不畅等问题,长期问题亟待改革解决。2025年经济面临多重挑战,亟需改革和刺激政策出台。
展望后市表现
能源化工板块
碳酸锂:虽然已有冶炼厂无力承受亏损而减产,但在矿端无明显减产的情况下,价格反弹会吸引套保资金入场,从而导致供应难以出清,因此长期看需要价格在低位维持较长时间以倒逼矿端出清。另外碳酸锂一体化大厂是供应的主要贡献来源,其产量高且稳定,同时下游也以客供或长协的方式锁定,因此供需改善较为缓慢。关注高位库存的消化情况,仍维持空头思路对待。(海证期货)
黑色系板块
铁矿石:样本钢厂日均铁水产量环比微增,而进口矿日耗下降,两者维持高位运行,矿石需求表现相对良好,给予矿价支撑,但钢价弱势寻底,且钢市步入淡季,矿石需求增量空间有限,利好效应趋弱。港口矿石到货和海外矿商发运环比有所回落,但整体降幅不大,海外矿商供应维持高位,相应的内矿供应平稳运行,矿石供应维持高位,且增量预期未退,继续抑制矿价。总之,假期矿石库存迎来大幅去化,但供需格局并未好转,供应维持高位,而需求料将触顶,基本面预期走弱,矿价易承压偏弱运行,关注钢厂生产情况。(宝诚期货)
有色金属板块
沪铅:供应端原生铅炼厂此前基本恢复生产,开工率上涨,产量上涨。需求端看,市场成交整体偏淡,对铅价的支撑较为有限。库存方面,海外库存去库,但幅度较小,需求受到关税影响明显;国内库存小幅增加,但是海外价格压制国内价格上行空间。总体而言,宏观经济层面,全球经济复苏节奏及贸易政策变化,将影响铅的进出口及市场预期。若后续海外市场需求改善,国内铅价有望获一定提振,预计短期内沪铅市场或延续震荡态势。(瑞达期货)
农产品板块
豆粕:目前正处于巴西新季大豆到港的时间点,未来几月国内都将维持千万吨级的到港,在巴西新季大豆丰产以及集中到港的压力之下未来国内大豆供应将较为宽松,但随着后期巴西大豆的陆续到港,预计豆粕紧张的情况将会缓解,油厂开机率也将同步回升,预计库存将会快速回补。未来仍需重点关注政策变化和国内大豆到港情况以及美国新季大豆的种植和天气情况。(华泰期货)
文档于: 2025-05-12 11:21 修改
标签:
评论列表
期货周报|大宗商品多数板块下跌,黄金期货表现强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翁榕涛实习生张欣广州报道周内(5月6日至5月9日),大宗商品期货收跌为主,集运欧线、碳酸锂延续领跌,能源板块燃油、原油小幅上涨。就国内期货市场具体来看,能源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