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理财曾翰文:以目标波动率为核心框架,解密银行理财布局权益资产的道与术
南财理财通课题组、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黄桂煊 广州报道
4月30日,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南财理财通成功举办了第十期策略会。在主题圆桌论坛上,来自兴银理财、平安理财、广银理财和渤银理财的投资大咖就理财资金入市、多资产多策略探索、大类资产展望等多个议题展开讨论,现身分享了高波动环境下银行理财市场的投资机会,为投资者拨开迷雾,提供资产配置参考。
理财资金应该如何更好参与权益市场?对此,平安理财混合投资部兼结构化投资部总经理曾翰文表示,银行理财机构需要从自上而下完成对“绝对收益”目标的配置,综合资产价值、宏观周期等因素做好分散配置,将权益资产做更细致、更科学的分类,优化风险收益比。
自上而下做分散配置,自下而上挖掘阿尔法
近期,在全球资本市场震荡的大背景下,银行理财公司也在积极寻找配置机会,理财资金入市成为热门话题。目前,银行理财的权益投资规模仍处于较低水平,在实操中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对此,平安理财混合投资部兼结构化投资部总经理曾翰文表示,这与理财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有着较大的关系。
“虽然银行理财已是存续规模达30万亿元的行业,但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化发展到目前大概是五年多的时间。从目前理财客户的需求和市场导向来看,理财行业尚未完全步入财富管理的阶段,不少客户仍将其视为储蓄替代,对波动率的接受度不高。因此,如何把理财的资产配置和把客户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提高客户的潜在收益回报,是我们一直在思索的命题。”曾翰文表示。
曾翰文坦言,相比公募基金,银行理财要在波动率相对较大的权益市场中实现中长期的价值投资,同时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波动率要和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无疑难度会更高。
那么,理财资金该如何参与权益市场?对此,曾翰文表示,银行理财机构需要从自上而下完成对“绝对收益”目标的配置,综合资产价值、宏观周期等因素做好分散配置,将权益资产做更细致、更科学的分类,优化风险收益比。“一方面理财公司可以和基金公司建立合作,借助基金公司在个股、行业上的长期沉淀,提升从产业周期、优质企业中挖掘阿尔法的能力。另一方面,理财公司要在风险收益特征比较清晰的权益工具中(如ETF)中聚焦到类属策略(如行业ETF、市值ETF等),把资产配置给补齐。”他进一步补充道。
与此同时,曾翰文指出,可以在权益市场挖掘优质资产,比如可转债有着“债底保护+股票期权”的属性、红利资产具备“高股息与抗波动性”的属性,这些都是行业一直在关注与深挖的。同时可以使用一些另类工具,包括对冲策略、定增策略等,这些也是理财资金可以更好参与市场、实现绝对收益目标的方式。
以目标波动率为核心框架,构建多资产多策略解决方案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曾有一句名言:“成功投资的关键是要打造良好的投资组合,投资的圣杯就是要找到15个以上互不相关的投资或回报流,创建自己的投资组合。”
分散化投资是投资配置的圣杯,自上而下做好配置往往已经决定了产品本身在收益端、波动端、回撤端的水平。
在多资产多策略的探索上,曾翰文也分享了曾经面临的困惑和难点。“在过去3~4年的摸索中我们发现,行业经历了一个以目标收益率为出发点去做多资产配置的过程,这种方式也阶段性取得了一些良好成果。但后来我们发现,在和银行理财产品结合的过程中,除了国内夏普比率优异的债券,其他各类资产或策略未来的收益中枢是难以准确预估的。当市场出现较大震荡行情时,投资者的产品持有体验会大打折扣。”
在对指标波动进行深入的归因分析后,曾翰文发现,对各类资产和策略的波动率作预估是相对可靠且比较准确的。“在多资产多策略的组装中,我们把目标波动率作为核心框架,通过每一类资产或策略的目标波动率来确定配置的上限,就能大致确定仓位中枢。在实现策略性配置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基于宏观经济、产业周期、市场判断去动态调整多资产配置比例和策略组装,以实现对波动率的约束,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挖掘收益增强的机会,最终形成风险收益特征稳定的多资产、多策略投资解决方案。”
那么,在控制好目标波动率和回撤的基础上,如何提升理财产品的投资回报率?对此,曾翰文指出策略的研发尤为重要。“以转债为例,其底层是基于波动率实现了收益回报,我们也基于这个角度研发了利率曲线、利率量化等基于波动率维度的策略,在波动率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夏普比率。”
在他看来,要实现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组装多资产多策略方式上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国际先进经验,但投资机构需要进行本土化改造。“国内的宏观环境和海外有一定差异性,固收产品的波动率相对海外更小一些。所以把波动率和回撤控制好,再去进一步探索如何提高收益率,是我们探索多资产多策略的可行方式。”
对资本市场保持乐观,核心是寻找生息资产
“不确定性是永恒的。大的周期在发生变化,所以站在当下的时点,我们去观察未来其实是面临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市场的波动率也是客观存在,这也给市场投资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曾翰文表示。
展望后市,曾翰文认为,全球各个国别之间的竞合、对抗可能会是近几年的大主题。“近几十年来全球债务规模持续攀升,2023年全球公共债务创下历史新高。尤其是欧美、日本等国,其30年减10年的债券利差近期快速上行,这可以说是通胀的原因,也可以说交易的是债务扩张难以持续的主题。”
在曾翰文看来,国内债务杠杆压力实际上是提前做了缓释,经济层面在筑底,对资本市场保持乐观。“从2018年到现在,尤其是2020年以后,国家在政策支持、经济结构的调整上采取了很多积极措施,我们的风险缓释走在了全球前面。如果说要从债务周期去看全球和中国的状态,我觉得现在海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去杠杆的过程难以避免。”
面对不确定性加剧的全球金融市场,曾翰文表示,国内金融机构可以把控好波动率,以风险评价的方式,尽量以多元配置参与到全球市场。“平安理财自研了全球大类资产的配置指数,旨在大类资产中获取相对稳健的投资回报。在波动率加剧且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配置大类资产指数是一种对冲全球不确定性的方式。”
聚焦到细分资产的配置上,曾翰文认为,其核心是寻找稳定的生息资产。“国内债券的胜率是有较高确定性的。其次,我们需要在红利资产、黄金等对冲类资产以及中性策略上寻求二阶收益来源。”
标签:
评论列表
平安理财曾翰文:以目标波动率为核心框架,解密银行理财布局权益资产的道与术...
2025-05-15南财理财通课题组、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黄桂煊 广州报道4月30日,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南财理财通成功举办了第十期策略会。在主题圆桌论坛上,来自兴银理财、平安理财、广...
2025-05-15平安理财曾翰文:以目标波动率为核心框架,解密银行理财布局权益资产的道与术...
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