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茂打赢“翻身仗”,提质换仓稳步跨越地产周期...
如果说房地产曾处于黎明前的暗夜,经过去年以来的政策“甘霖”,当前行业已行至迷雾渐开、拨云见日的关口,楼市复苏蠢蠢欲动,企业投资也正重新加码。
但是,经过上一轮出清与洗牌,当前能留在牌桌竞争的房企已数量大减。那些“活下来”、并且“活得好”的房企,是如何顺利穿越行业周期的?背后有何战略砝码?
近日,中国金茂发布2024业绩报告,给出了一份当下房企“逆势突围”的样本。营业收入590亿、归母净利润超十亿、公司所有者权益增幅超三成、累计回款970亿、未售货值中87%位于一二线城市......多项业绩数据可圈可点。
在运营方面,金茂也展现出了亮眼的市场化竞争水平,期内持续提升运营效率,优化“6-10-12-24”运营标准,新获取项目“06”首开周期提速至5.8个月,“10”股东现金流回正周期提速至7.4个月,“12”经营性现金流回正周期提速至10.7个月,6个项目实现当年拿地、当年首开。
聚焦核心城市拿地、提升产品竞争力、提升运营效率,都是当下金茂“做优增量”的切实动作,真正“调仓提质”,实现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到一二线城市拿地,虽然已是房企共识,但并非每家企业都能效益最大化。
中国⾦茂⾼级副总裁张辉透露称,金茂对拿地项⽬有一个内部评价指标——“投资精准度”。从数据看,2024年以来,金茂“即拿即开”的项⽬,投资精准度都超过100%~130%,体现了公司投资战略制定、执行的成功。
张辉表示,当前市场在变、政策在变,行业调整会延续相当长时间,金茂会坚持“利润优先”的战略导向,⽤增量带动存量问题解决,持续优化财务报表,改善盈利状况。在风险防范、确保安全的基础上,保持相对积极的投资,同时做优产品品质、提升回报率。
在做优增量的同时,金茂也在通过极致的签约回款、现金管控、降本控费、价值创造,推动“盘活存量”,实现自我造血与修复;同时,紧抓政策“收储”东风,通过⼟地回收、规划调整、资源置换等方式,与地方政府实现合作双赢,最大程度盘活存量资源。
可以说,去年以来,金茂整体战略方向正确、战术执行有效,打赢了一场漂亮翻身仗,找到了房企稳住经营基本盘、跨越行业周期、助力转型升级的打法。
面向未来“活出彩”
经历本轮市场出清后,未来房地产发展空间多大,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陶天海认为,存量问题消化完后,未来中国房地产的结构性需求,依然将⾮常旺盛,地产⾏业还是⼤有可为。同时,行业格局一定会出现调整、逐步成熟;未来的市场竞争,将主要集中在⼗⼏家全国性房企,以及⼤量的地⽅性房企之间。
面向未来,房企如何走得更远、更好,绝非靠传统惯性能够抵达,必须有突出的竞争优势。
对金茂而言,当前的行业形势绝非“逆境”,反而十分契合其品牌基因和优势。
截至2024年底,金茂的未售货值约2800亿,可充分支撑公司经营需要,且优63%集中在华北及华东等经济发达地区,87%位于一二线城市,货值结构极优。
同时,稳健的资金盘面、畅通的融资渠道,也将为金茂的业绩发展提供支撑。
过去一年,金茂持续优化资产负债表,融资成本、债务总额同比均下降,境内新增融资平均成本低至2.87%;债务到期结构合理,一年内到期占比下降至18%,外币债务占比降低至25%;期末公司“三道红线”维持全绿,融资渠道多元畅通,财务状况稳健。
乔晓洁表示,目前金茂的融资空间⾮常充⾜,截至24年底,未动银⾏授信还有700多亿。外债管理方面,在压降外债的同时保持一定额度,随着市场转暖,已有不少投资人表达了投资意愿。
在做强主业的同时,房企要想在下个地产周期“活出彩”,必须发展“第二曲线”。
对金茂而言,构建主业护城河之余,还要巩固质量发展,契合行业向存量市场发展的趋势,加速物业服务业务增长,打造商业、酒店、公寓差异化轻资产管理能力,形成业绩“增长极”,构建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抵御周期波动的发展新模式。
以持有业务为例,截至2024年末,金茂在手资产优质,年度收入合计约34亿元,在营总建面约30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及写字楼收入17亿元、酒店收入17亿元;期内多个筹开项目顺利开业,管理机制及团队持续优化,为REITs平台不断储备优质资产。
得益于金茂稳健的业绩表现、可见的发展潜力,多家业内机构给出“唱多”评级报告。花旗银行表示,金茂在稳定的债务规模下加速购地,并计划通过资产转化、改善利润率、持续加强管理架构和效率等,提升股本回报率,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公司实现长期增长。
金茂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未来将继续以高质量地产开发为核心,聚焦精品持有、高端服务、建筑科技三类业务,助力公司发展,打造核心竞争能力。“金茂不仅要做特长生,还要做优等生,各项能力要在全面均衡之上有亮点,真正实现长远的高质量发展。”陶天海表示。
文档于: 2025-04-01 17:35 修改
标签:
评论列表
中国金茂打赢“翻身仗”,提质换仓稳步跨越地产周期...
如果说房地产曾处于黎明前的暗夜,经过去年以来的政策“甘霖”,当前行业已行至迷雾渐开、拨云见日的关口,楼市复苏蠢蠢欲动,企业投资也正重新加码。但是,经过上一轮出清与洗牌,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