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财经网

环球财经网

基金扎堆调研电子、医药生物行业 背后有何玄机?

易妍君 9863

基金扎堆调研电子、医药生物行业 背后有何玄机?...

4月以来,伴随上市公司密集披露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基金机构(包括公募、私募,下同)的调研热情被点燃。

排排网公募数据显示,今年4月,共有162家公募机构对A股上市公司开展调研,合计调研频次达9796次,较3月环比激增129.47%,创下年内调研活跃度新高;1189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合计调研7647次,较3月的3513次大幅增长117.68%。

从调研偏好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4月,基金机构扎堆调研了电子、医药生物等行业,一些细分行业个股被机构调研了上百次,例如,消费电子龙头立讯精密被公、私募机构共计调研了368次;内存接口芯片龙头澜起科技被公、私募机构合计调研了179次;医药生物方向的华东医药被基金机构调研了144次。

“机构密集调研电子和医药生物行业,主要是因为这些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政策支持以及业绩增长潜力。”排排网财富研究部副总监刘有华向记者指出。

基金扎堆调研电子、医药生物行业 背后有何玄机?

哪些个股受青睐?

4月,A股震荡调整,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仅有美容护理、农林牧渔、商贸零售、公用事业4个行业指数上涨。电子行业指数、医药生物行业指数分别下跌了4.79%、2.07%,却成为基金机构调研次数第一、第二多的行业。

排排网公募数据显示,4月,公募机构调研呈现明显的行业集中特征。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公募调研覆盖20个主要行业。其中,电子行业被调研了1754次,是最受“偏爱”的行业;其次是医药生物行业,被公募机构调研了1400次;排在第三名的机械设备行业,被调研了895次。

私募机构调研次数排名前三的行业同样为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分别达到1535次、1284次、789次。

谈及基金机构密集调研电子行业背后的逻辑,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向记者分析,首先,电子板块因AI技术突破、算力需求大增以及消费电子的不断迭代而备受关注,半导体产业链和新兴领域成为焦点。其次,受政策红利与外部环境催化,电子板块面临全球供应链的重构,海外产能布局成为应对关税风险的策略,国内对半导体产业链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叠加电子板块的AI算力投入带动了业绩的兑现,令相关公司备受关注。

此外,陈兴文认为,医药生物板块是由于创新药研发的推进、高端医疗器械国产替代的加速,以及政策对创新药目录和支付体系的倾斜而备受瞩目。并且,当前医药生物板块估值处于近十年低位。

在电子行业中,基金机构扎堆调研了立讯精密、澜起科技、安克创新。其中,公募机构的调研次数依次为:182次、72次、70次;私募机构的调研次数依次为:186次、109次、73次。同时,公募机构调研了72次沪电股份,私募机构则对水晶光电、中科飞测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分别调研了88次、65次。

医药生物行业方面,公募机构调研次数较多的个股包括华东医药、爱博医疗,调研次数均在70次左右;私募机构调研次数较多的个股为华东医药和开立医疗,均超过60次(不到70次)。

“被基金公司扎堆调研的个股通常具备业绩优异、行业地位突出、成长性与创新性强等特点,并且往往受到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支持。”刘有华谈道。

在陈兴文看来,被基金公司扎堆调研的板块通常有以下特征:一是高景气与确定性并存。电子板块聚焦于半导体国产化和AI基础设施,医药生物围绕创新药及医疗设备更新需求,都具有长期的产业逻辑支撑。

二是技术壁垒与政策受益明确。电子细分领域的内存接口芯片、先进封装技术,以及医药生物的高端人工晶体、手术机器人等,依靠技术壁垒形成护城河,同时受益于政策对标准制定和审评审批的优化。

三是资金集中与估值弹性。机构调研呈现出“头部集中”的特征,电子和医药生物前十大调研标的频次占比超30%,反映出资金在不确定性中优先布局政策催化明确、业绩修复弹性高的核心赛道。

头部机构调研次数居前

从机构层面看,头部基金机构的调研活动最为频繁。

排排网公募数据显示,4月,有29家头部机构的调研频次突破100次。

其中,博时基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汇丰晋信基金、富国基金、国泰基金、天弘基金、工银瑞信基金、易方达基金、鹏华基金的调研次数分别达到241次、192次、184次、171次、169次、153次、148次、147次、143次、142次,为4月调研次数排名前10的公募机构。

这10家公募机构均对立讯精密表现出浓厚兴趣。

华夏基金、嘉实基金、汇丰晋信基金、富国基金、国泰基金、天弘基金调研次数排名前三的个股均为立讯精密、天孚通信和华东医药。博时基金、易方达基金、鹏华基金调研最多的两只个股也分别是立讯精密、天孚通信,但调研次数第三多的为中际旭创。而工银瑞信基金调研次数排名前三的个股分别为立讯精密、华东医药、中际旭创。

另外,“百亿”私募机构方面,盘京投资、和谐汇一资产、高毅资产的调研次数居前,分别为64次、62次、55次;而在所有私募机构中,调研次数排名前三的依次是:正圆投资、深圳尚诚资产、途灵资产,除了正圆投资的管理规模位于50亿元—100亿元区间,另外两家私募机构的管理规模均位于10亿元以下。

事实上,买方机构频繁调研电子行业的同时,卖方机构也在关注AI和自主可控两条主线可能带来的投资机会。

结合2025年一季度的业绩表现,国金证券电子研究团队分析,整体来看,电子行业终端需求持续复苏,叠加AI+终端应用持续推出,AI云端算力硬件需求持续旺盛,产业链业绩高速成长;国内半导体自主可控、国产替代需求加速,设备板块业绩亮眼;消电及半导体受到终端需求逐渐回暖,营收、净利润稳定增长。

该团队建议关注关税动向,上半年业绩增长确定性方向,自主可控受益方向、算力核心受益硬件、苹果链及AI驱动受益产业链。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强调,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持续用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对此,银河证券研究团队指出,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国强调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有助于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抢占制高点,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掌握主动权。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AI+消费电子终端”也有望借助政策红利快速渗透、拓展市场规模,进而带动中游制造和上游新品、设备等行业的发展。

基于此,该团队判断,“自主可控”和“AI+”仍为科技主线。

文档于: 2025-05-08 05:00 修改

标签:

发布评论 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评论列表

2025-05-08

基金扎堆调研电子、医药生物行业 背后有何玄机?...

2025-05-08

4月以来,伴随上市公司密集披露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基金机构(包括公募、私募,下同)的调研热情被点燃。排排网公募数据显示,今年4月,共有162家公募机构对A股上市公司开展调研,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