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资金释放规模或可达2.5万亿元 !多家券商联合解读“一揽子金融政策” ...
21世纪经济报道 实习生 张长荣 记者 崔文静 北京报道
5月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负责人介绍了“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其中,央行推出包含数量型、价格型政策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三大类共十项货币政策措施;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近期将推出八项增量政策;证监会亦将出台多项资本市场政策。这些政策在稳楼市股市、支持科技创新、促进消费等多个关键领域均作出相关部署。
多家机构指出,当前政策出台恰逢其时。
开源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何宁表示,随着关税扰动初显,政策落地的窗口期已至。在政策效果方面,据中信建投首席政策分析师胡玉玮测算,本次增量资金释放规模基本可以对冲关税带来的负面冲击。
万联证券研究所负责人、宏观首席分析师徐飞表示,此次发布会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治局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强调加大宏观调控强度,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维护资本市场稳健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展望未来政策走向,多位分析师预计将有更多增量政策推出,重点集中在财政发力、扩大内需、稳定外贸等领域。何宁进一步分析,接下来的加码方向可能包括重启央行买债;出台以旧换新、发放服务消费券、加大生育及生活补贴等扩需措施;地产方面加大收储与城改棚改力度;一线城市放宽限购,并下调利率等。
结合政策基调与市场环境,开源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韦冀星提出三大确定性较高的投资方向,包括:内需为主的消费品种;服装鞋帽、汽车(含两轮电动车)、零售、食品、美容护理和新零售;关注前期压制显著的消费品种的内生性复苏;“自主可控”下的科技和军工品种;科技成长自主可控+军工:AI+、机器人、半导体、信创、军工(导弹、无人机、卫星)。对欧洲出口占比高的品种;中欧贸易关系缓和(对欧洲出口占比高品种:汽车、风电等)及小品类出海(如零食等)。
政策有效对冲关税冲击
何宁表示,二季度是中美各自“压力测试”的关键期,是政策落地的合适窗口期。其表示,只有“以我为主”扩大内需,才能牢牢掌握主动权。
“当前政策较好地对冲了关税带来的负面冲击,政策发力十足。”胡玉玮表示。
据其团队测算,将降准降息、汽车租赁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结构性政策利率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和支农支小再贷款释放的金额加总,预计对当年实体经济的增量资金释放规模为2万亿元。在此基础上,叠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和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总的增量资金释放规模或可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考虑到关税战背景下,中国对美国3610亿美元(约合2.59万亿元人民币)的顺差难以为继,2.5万亿元的增量政策基本上对冲掉关税战的负面影响。
具体来看各项货币政策力度,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以存款准备金率为代表的数量型政策工具力度较大,有助于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和稳定预期,为汽车、设备等“两重两新”消费和投资提供更大力度的金融支持。据其测算,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至少还有2至2.5个百分点的降准空间。2025年,从市场需求尤其是支持财政政策等方面看,加上本次降准,全年总的降准幅度以0.75至1.0个百分点为宜,因此三季度很可能还有0.25至0.5个百分点的降准空间。
他认为,价格型政策力度相对适中,留有一定余地。一方面,前期政策下调成果还在持续消化过程中;另一方面,待美联储明确重启降息进程后,政策空间打开,相关利率可以相机进一步发力。
结构性政策工具方面,连平认为,此次一揽子政策覆盖了当前我国经济、金融中的众多难点、痛点,其叠加效用将会十分可观;既着眼当下,又兼顾长远,有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稳楼市股市
在5月7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明确,今年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认为,降准降息后,居民部门房贷付息压力降低,购房意愿提高,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本轮政策在稳楼市方面亦有直接加码,重点从供需两端发力。
供给端重在保障房企融资。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指出,将加快完善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包括房地产开发、个人住房、城市更新等贷款管理办法,并指导金融机构继续保持房地产融资稳定等。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介绍,截至目前,房地产“白名单”贷款审批通过金额增至6.7万亿元,较年初多增1.7万亿元左右。“这表明各地金融机构正从住房金融供给端发力,支持房企存量信贷业务合理展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房企和融资需求,缓释房企流动性风险。”连平表示。
需求端着力降低购房成本。央行指出,将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预计每年将节省居民公积金贷款利息支出超过200亿元,有利于支持家庭刚性住房需求。如以组合贷款商业住房抵押贷款与公积金贷款额度各100万元、贷款30年、等额本息还款方式计算,此次利率降低后,累积30年月供减少6.76万元。
连平预计,下一个阶段各地商业银行将快速跟进央行政策,逐步下调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进一步支持居民部门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央行将继续延长和落实好房地产“金融16条”支持政策,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金融支持力度,从而推动和加快国内商品房市场向供需平衡方向运行,市场持续期待的止跌企稳目标有望实现。
在稳楼市的同时,政策亦聚焦资本市场稳定,推出多项针对性措施。主要分为三方面,包括完善央行—汇金协同稳市场机制,坚定支持汇金公司在必要时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等;发布新版重组管理办法激活并购市场,创新科创债券融资服务体系;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实施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方案等。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钟林楠表示,汇金公司资金与两项支持资本市场工具都具有一定的逆周期属性,保险与公募基金更加市场化,具有更强的顺周期特征。一方面,利用逆周期资金形成预期锚,兜住风险下限;另一方面,稳定盘活顺周期资金,引入活水,整体有助于强化政策效果,提升资本市场弹性。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提到,中长期资金具备稳定性、专业性和可持续性等优势,有助于推动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提升市场定价效率、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塑造健康良性的资本市场生态。
更多增量政策在路上
本次发布会还围绕多领域进行部署,徐飞指出,“科技创新”即是此次发布会一揽子金融政策聚焦的重点方向,涉及结构性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及资本市场。中金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王曙光认为,这不仅是对现有制度的优化升级,更是面向未来科技竞争新格局的前瞻性布局。
在稳企业稳外贸方面,重点针对受关税影响较大企业,优化监管、纾困解难,此外,对企业直接融资、赴境外上市开拓市场等全力支持。
提振服务消费方面,央行推出三项措施:一是阶段性降低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降至0;二是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三是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由目前的5000亿元增加至8000亿元。
罗志恒表示,降低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后,将有效增强其面向特定领域的信贷供给能力。
未来政策走向如何?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团队表示,后续增量政策思路大体落定,即围绕“4.25政治局会议”所部署的6大任务继续“对症下药”,包括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坚持用深化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问题、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保民生等。
熊园进一步分析道,其中,两大重点值得特别关注。一方面,财政短期强调抓落实,中期大概率仍会加码,力度和节奏相机抉择,建议紧盯中美关税谈判进展和后续已有政策落地效果。另一方面,加力扩内需、促消费、稳地产、扩基建,包括“两重”加力、“两新”加力扩围提质,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推出城市更新、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等系列组合拳等。
文档于: 2025-05-08 17:15 修改
标签:
评论列表
增量资金释放规模或可达2.5万亿元 !多家券商联合解读“一揽子金融政策” ...
21世纪经济报道 实习生 张长荣 记者 崔文静 北京报道 5月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负责人介绍了“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