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贸协同,从跨界共振看上下同心 ...
美方滥施关税,我国外贸企业如何应对?“出口转内销”是重要方面。
这不是全新课题,也不是临时抱佛脚,我们有经验也有“先手棋”。看政策,早在2023年底,国办就印发了《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今年扩内需各项政策加力扩围,出台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也明确“提高内外贸一体化水平”,旨在帮助企业“两条腿”走路。看企业,去年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当中,有8.7万家企业实现了内外贸一体化经营,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的比例达到了17%。目前全国已培育了2200多家内外贸一体化的领跑企业。
相比过往,这次“出口转内销”展现出更多意味,不只是外贸企业应对当前挑战的权宜之计,更是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锻造全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察势顺势驭势的胆识智慧、识变应变求变的勇气作为,构成了我们在风雨来袭时泰然自若的重要信心和底气来源。
风高浪急,尤应携手齐心、同舟共济。
近日,国内多家平台企业、大型商超集体出手,以含金量十足的“硬举措”,帮助外贸企业解难题、渡难关。
腾讯开展“外贸新征程助跑计划”,直击外贸企业转型“缺渠道、缺经验、缺资金”等痛点,通过开店绿色通道、新商激励、流量扶持、费率优惠等措施,降低内销门槛,助力国货开拓更大市场。
京东、永辉超市等纷纷出台扶持计划,为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搭桥铺路。……值得注意的是,民营企业之间,并非单向输血,而是建立共生机制,通过“线上精准匹配+线下高效触达”的双轮驱动,让“藏在深闺”的外贸优品走向台前,进一步提升抗风险的韧性。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闯关夺隘,更需做好精准文章、下足绣花功夫。
不少外贸企业转内销面临拓展销售渠道、标准转换等难关。江苏江阴一家被单厂主要销售四件套、被子等产品,此前产品主要销往北美和欧洲市场,产品尺寸和国内需求大相径庭。正因此,便利外贸商品“回娘家”,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外贸企业的实际问题,帮助跨越“水土不服”关。
比如,重庆通过组织本地企业开展国际先进标准对标达标活动,推动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让更多企业便捷实现“出口转内销”。
从相关部门积极作为,打通“出口转内销”政策堵点、卡点,到行业协会搭建平台,促进内外贸渠道对接、品牌对接、产销对接、标准对接,一场场“及时雨”,既解燃眉之急,也筑长远之基。
外贸企业也须清醒认识到,“出口转内销”并不是简单地清理库存,而要针对国内市场因地制宜调整策略,精准品牌定位,持续发挥质量、研发等优势,推出更多好产品,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防止“内卷式竞争”。
“有形之手”善于作为、平台企业勇于担责、小微主体敢于创新,所有这些行动,将汇聚起推进内外贸一体化、稳外贸扩消费、应对外部冲击的磅礴之力。
有外贸企业的“出口级盘子”通过电商内销,仅6小时销量就突破4万件;义乌欧洛德日用品在微信小店单日销售额首次破百万;珠三角一场电子信息展上,不少中国企业与境外企业展开洽谈……在经风历雨中成长壮大的中国企业,用实际行动给出回应: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那些打不倒我们的,终将使我们更强大。
(来源:人民日报)
文档于: 2025-04-20 19:13 修改
标签:
评论列表
内外贸协同,从跨界共振看上下同心 ...
美方滥施关税,我国外贸企业如何应对?“出口转内销”是重要方面。这不是全新课题,也不是临时抱佛脚,我们有经验也有“先手棋”。看政策,早在2023年底,国办就印发了《关于加快内外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