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观察 | 专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杜兰:中马关系势头强劲,新的“黄金50年”更加光明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郑青亭、实习生苏洋 北京报道
据央视新闻报道,4月15日至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双方一致同意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打造中马关系新的“黄金50年”。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中马双方交换30多份双边合作文本,涵盖三大全球倡议合作、数字经济、服务贸易、“两国双园”升级发展、联合实验室、人工智能、铁路、知识产权、农产品输华等领域。
“东南亚地区数字经济前景广阔。马来西亚拥有庞大的年轻网民群体和相对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进而催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为此,马来西亚政府积极布局,接连推出多项国家战略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4月17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杜兰在北京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说道。
她表示,这不仅为中马两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深度合作创造了绝佳机遇,也为未来在电子商务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开辟了新的增长点。值得一提的是,马来西亚已明确提出,希望借助中国的技术和经验加快本国5G网络建设,携手共促数字经济迈上新台阶。
中国已连续16年成为马方最大贸易伙伴,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中马双边贸易额达2120亿美元,比两国建交时增长近千倍。马来西亚的鲜食榴梿等特色产品深受中国老百姓喜爱;马中关丹产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10亿元人民币。两国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产业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潜力不断释放。
在杜兰看来,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成果斐然。本次达成的合作协议将为中马关系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也向东南亚及亚太地区释放出中国愿与周边国家深化合作、共商共建的积极信号,进一步展现了我国作为地区大国的担当与良好形象。
马来西亚之行彰显中国作为地区大国的担当
《21世纪》:中国国家领导人刚刚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你怎么看此次访问取得的成果以及释放的信号?
杜兰:这次访问的背景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第一,中马关系势头良好。自2023年两国达成“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共识以来,中马关系持续向好。此次访马,也是对前两年马来西亚领导人访华的一次重要回访,进一步巩固了两国高层互访的良好惯例。
第二,首次出访彰显周边政策导向。刚刚闭幕的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明确了我国未来的外交重点,此行是会议之后中国国家元首首场出访,体现了我国对东南亚及周边地区的高度重视。
第三,马来西亚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正在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强化与马方的互动不仅有助于深化双边关系,也将带动中国—东盟框架下的协调与合作,为地区治理注入新动能。
第四,共同应对外部关税压力。今年以来,美国联邦政府的关税政策对东南亚国家造成不小冲击,马来西亚受影响尤深。中马需要加强沟通协作,合力应对外部贸易摩擦带来的挑战。
基于上述背景,习主席此次访问取得了显著成果:双方一致同意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打造中马关系新的“黄金50年”。马方对中方来访高度重视,双方不仅安排了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还在战略层面达成了包括启动“2+2”对话机制等多项重要共识,并签署了一系列具体合作协议。未来,这些举措将为中马关系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也向东南亚及亚太地区释放出中国愿与周边国家深化合作、共商共建的积极信号,进一步展现了我国作为地区大国的担当与良好形象。
《21世纪》: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也是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中马同为亚太重要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经济体、全球南方成员金砖伙伴国。在这些特殊节点下,两国在维护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和多边贸易体制方面可以如何共同发声?
杜兰:马来西亚方面高度认同中国关于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的理念。无论是总理安瓦尔的信念,还是从国家利益出发,马来西亚都非常支持自由贸易体系和全球多边主义框架下的合作。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可以为中国同东盟的合作创造更广阔的机会。比如,马方提出的“中国—东盟—海合会”合作等前瞻性的倡议,可以推动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对话,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实际上,整个东盟高度依赖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多边主义与自由贸易。这些国家体量相对较小,它们更渴望一个稳定、可预期的国际环境和制度体系,以此为本国发展提供扎实保障。自2021年中国—东盟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方在战略层面的协调日益频繁且更趋深入。尤其是在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的全球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在全球治理相关问题上始终保持高度一致,并在各领域合作中发出共同的声音。
在美关税冲击下,东盟正在寻求出口替代市场
《21世纪》:近日,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对全球贸易造成了严重干扰。你觉得东盟国家的经济前景将受到怎样的影响?哪些东盟国家受到的影响更加严重?这给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带来怎样的影响?
杜兰:美国近期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对东南亚国家造成了显著影响,尤其是中南半岛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的对美出口关税增加幅度均超过40%,马来西亚为24%,泰国为36%。这些国家普遍对外贸易依赖度高,尤其是对美出口,大多数国家对美贸易保持顺差。因此,新的关税政策使东南亚国家感到紧张,第一时间就与美国进行沟通,寻求解决方案。
东南亚国家担心,若贸易局势持续升级,可能导致全球经济衰退,进而影响地区经济环境,减少订单和国内投资,削弱经济发展动力。由于东盟大部分国家体量较小,难以单独影响美国决策,这些国家主要采取与美国沟通谈判并适度妥协的策略,如对美产品关税降到零、打击转口贸易等,以回应美国关切。
然而,此类措施不是长久之计。东南亚国家需要更多地加强内部合作,提升一体化水平。例如,东盟国家正在升级《东盟货物贸易协定》(ATIGA),并推进《东盟数字经济框架协议》(DEFA)的谈判,以促进区域内贸易自由化和数字经济发展。同时,东南亚国家也在积极拓展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贸易关系,以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总之,东南亚国家正通过加强内部合作和多元化贸易伙伴关系,以加强经济的韧性,应对外部挑战。
《21世纪》:2025年,马来西亚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当前,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已经实质性结束,有望在2025年签署协议。你对这个协议有何期待?它将如何进一步拓展中国同马来西亚的经济合作?
杜兰:在去年10月第27届中国—东盟峰会上,中国和东盟各国领导人共同宣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3.0版升级谈判已实质性完成,计划于2025年签署正式协议。此次协议的升级,旨在深化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2.0版主要聚焦于货物贸易不同,3.0版强调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提升规则标准的对接,促进贸易便利化和包容性发展,旨在让双方的经济合作进一步提质升级。
在该协议正式生效后,双方的经济合作将远远超过农产品出口的层面,有望在服务贸易和产业合作等领域更上一个台阶,这对于确保地区供应链稳定有积极重要意义。在3.0版协议的推动下,中国与东盟未来将在更高层次上深化经贸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挑战。未来,通过更好地落实自贸协定升级版,中国同东盟的经济合作将在质量和深度上有大幅提升。
从2亿到2000亿,中马贸易实现超千倍增长
《21世纪》: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额达2120亿美元,再创新高。从1974年两国建交时双边贸易额不足2亿美元,到如今全年超过2000亿美元,50年间实现超千倍的增长。怎么评价两国蓬勃发展的贸易合作?得益于哪些政策红利?
杜兰:中国与马来西亚的贸易额增速惊人,主要源于双方在经济结构上的高度互补。中国对马来西亚的出口以电子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为主,而马来西亚对华出口则以榴莲等热带水果以及半导体电子零部件见长。双边合作需求旺盛,中国持续向马来西亚及其他东南亚市场开放,不断推动贸易额攀升。
此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升级,都为两国经贸往来营造了良好制度环境。与此同时,中马双方还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等10余项经贸合作协议,通过简化关税流程、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为企业提供了更多政策支持和实质性红利,从而极大促进了双边经贸的蓬勃发展。
《21世纪》:中国连续多年成为马来西亚主要投资来源国,各类投资存量累计超过190亿美元,其中80%对马投资是在近10年内完成的。据马方统计,2024年1—9月中国对马来西亚投资额为108亿令吉(约合172.8亿元人民币),居第二位。哪些因素吸引了中国企业赴马投资?怎么看未来的前景?
杜兰:近年来,中国对马来西亚的投资日益活跃。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需求的不断增长,马来西亚凭借其独特优势,逐渐成为理想的投资目的地。首先,马来西亚靠近中国,地理位置优越;其次,当地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环境稳定、法律体系健全,对外资友好,并出台了包括税收减免在内的一系列便利政策。
在产业对接方面,马来西亚的半导体和数字经济发展迅猛,恰好契合中国高科技企业如华为等的投资需求;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备受瞩目,比亚迪、吉利等中国车企纷纷登陆当地市场。与此同时,马来西亚本身的经济形势向好,政府通过稳定的政局和充足的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保障,为外资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当前,中马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面对国内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强烈的海外拓展需求,中国企业未来有望继续抓住马来西亚市场机遇,享受政策和红利,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开拓更多合作契机。
共建“一带一路”为马来西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21世纪》:随着人工智能、5G等新兴科技领域在中国迅猛发展,有分析认为,中国科技企业高质量“出海”时代正加速到来,特别是在东盟地区。你怎么看中马数字经济合作的前景?
杜兰:东南亚地区数字经济前景广阔。马来西亚拥有庞大的年轻网民群体和相对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进而催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为此,马来西亚政府积极布局,接连推出多项国家战略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这不仅为中马两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深度合作创造了绝佳机遇,也为未来在电子商务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开辟了新的增长点。值得一提的是,马来西亚已明确提出,希望借助中国的技术和经验加快本国5G网络建设,携手共促数字经济迈上新台阶。
《21世纪》:马来西亚是最早响应并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你怎么评价近年来中马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成果?哪些旗舰项目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在新的阶段,两国如何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继续开展合作?
杜兰:目前,中国与马来西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正稳步推进。其中,投资规模高达500亿美元的马东铁路项目备受关注:该项目将连通东西海岸,强力带动沿线经济腾飞,为马来西亚整体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此前,中老铁路和雅万高铁相继通车,让东南亚各国切实体会到交通基础设施升级所带来的巨大机遇,也激发了它们与中国深化合作、吸引更多中方投资、提升互联互通水平的强烈意愿。
在中马合作进程中,除了马东铁路这一标志性工程外,中方还助力马来西亚建设了多条公路、桥梁和港口等重点基础设施。这些项目如同经济发展的动脉与纽带,既夯实了本地交通网络,也为马来西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
文档于: 2025-04-18 19:59 修改
标签:
评论列表
东盟观察 | 专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杜兰:中马关系势头强劲,新的“黄金50年”更加光明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郑青亭、实习生苏洋 北京报道据央视新闻报道,4月15日至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双方一致同意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打造中马关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