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星强链,上交所举办商业航天产业沙龙...
航空航天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全球各国博弈“新路权”的前沿阵地。商业航天是航天事业产业化、商业化的重要进程,是典型的“长链”产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4月18日,上交所举办商业航天产业沙龙,30余家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未上市企业、创投机构、券商分析师、商业银行现场参加。本次座谈会以“‘新’连‘星’链:新质生产力时代的商业航天”为主题,支持产研投各方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度交流。截至目前,上交所已连续4次组织未来产业主题沙龙,前三期主题分别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
仰望星空,商业航天飞向无垠
2024年、2025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已连续两年提及商业航天,将培育发展商业航天产业列入当年政府工作任务。据统计,2024年,我国累计发射运载火箭68次,占全球发射数的26%,发射次数创历史新高。其中,一批科创板“硬科技”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的优势,助力我国商业航天“追星逐月”。
例如,中科星图自主研发的数字太空系列产品服务于空间任务信息分析、大型星座卫星管理以及航天数字建模等多个应用场景,支持卫星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空间信息生态建设。在相关产品的带动下,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9.49%、9.13%。
又如,航天环宇攻克大型薄壁零件的多项技术难题,推动微波器件、惯性器件等宇航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产品广泛应用于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工程、北斗导航卫星工程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支持我国航空航天细分领域核心技术的国产化进程及产业化发展。
除此以外,科创板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也在积极“链接”商业航天产业,有望在商业航天壮大过程中释放增长潜力。
脚踏实地,空地一体协同强链
展望未来5-10年,参会企业认为,受益于卫星组网、深空探索、太空育种、太空旅游等多种下游应用场景,商业航天市场增量扩容预期比较明确。
现阶段,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大多处于研发投入阶段,推动低成本发射、争取早日跨越盈亏平衡点是行业发展的一大方向。参会企业建议产业链上下游加强自主创新,在火箭设计、航天材料、航天发动机等环节协同探索多种技术路径,既可以持续攻关可回收火箭技术,也可以依托我国制造业大国的供应链优势,在材料等前端环节利用3D打印等技术优化产品设计、促进降本。
出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考虑,有企业认为全行业降本增效还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引导安全有序发展,避免产能重复建设或出现过度“内卷”现象;此外,也有企业认为可以抓住我国低轨星座规模扩大机遇,通过与“一带一路”国家在通信领域深化合作,推动我国商业航天“出海”竞争。
新质生产力在发展初期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商业航天的创新实践和经验积累也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试验和试错。对此,相关企业希望社会各方进一步提升容错率和包容度,为企业产品更新迭代、加快关键技术赶超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研发创新和“出海”竞争的新一轮征程中,企业希望能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获得更多与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模式、发展阶段更加适配的股债贷融资服务。
上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上交所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行动方案》,着力提升科创板支持未来产业发展能级,助力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近期,上交所正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抓紧完善“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相关配套措施,不断增强科创板各项制度包容性、适配性,进一步健全科技金融服务生态,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
文档于: 2025-04-20 20:26 修改
标签:
评论列表
聚星强链,上交所举办商业航天产业沙龙...
航空航天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全球各国博弈“新路权”的前沿阵地。商业航天是航天事业产业化、商业化的重要进程,是典型的“长链”产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4月18日...